股權
不僅是企業主的資產,
還代表著企業主對企業的控制權。
但當我們打開某些企業的股東名冊時,卻不一定能在里面直接找到企業主的名字,這背后可能蘊含著股權架構設計的高深智慧。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三種常見的持股架構。
自然人直接持股
特征
公司的創始人或者實際控制人直接作為公司股東持有運營主體公司的股權。
利好
1)股權控制力較強。個人直接持股,可以對自己名下的股權直接行使股東權利,比如選舉心儀的董事會成員,從而挑選符合自己經營理念的管理班子,還能對公司的重大事項按持股比例進行表決。
2)股權變現自由度較高。公司上市后,在符合上市公司限售規定的前提下,個人持有的股權原則上可以隨時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進行變現,從而實現資金的融通。
局限
1)風險隔離的作用較弱
對創始人而言,如果企業有公私混同的情形,那么股東很可能會面臨有限責任保護被突破的風險,從而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對運營主體公司而言,一旦股東出現婚姻破裂或身故等風險,其名下股權則面臨著被分割或繼承的狀況,可能會因此影響公司經營的穩定性。
2)稅收籌劃的空間較小
一般情況下,公司營利并分配時會面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兩重所得稅成本,而個人持股的公司無論是在分紅還是企業重組時都較難享受到特定的稅收優惠待遇,因而公司在日常運營和擴張時可進行的稅收籌劃空間都很有限。
3)股權控制力缺乏放大效應
直接持股模式下,股東對公司的掌控力是通過持股比例體現的,如果創始人想為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從而擴大規模,往往會面臨股權被稀釋、控制權被削弱的困局,最終只能通過表決權委托或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等方式來挽回部分控制權。
控股公司間接持股
特征
股東不直接持有運營主體公司的股權,而是通過另一家公司間接持有股權,相當于在中間搭建了一個持股平臺。
利好
1)股權管理更高效
通過控股公司來持股,分散的股東都集中在控股公司層面,即使在表決時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該層級內部過濾掉,不影響運營主體公司的決策。另一方面,若創始人未來進行業務擴張,還可以通過控股公司繼續開設新的運營主體,各業務運營相互獨立,也便于未來進行不同業務之間的剝離或重整。
2)風險隔離效果更好
對創始人而言,由于公司實體自帶有限責任機制的保護,每多一層公司持股平臺,都相當于多了一重隔離和保護。而對于運營主體公司而言,當創始人或其他股東出現婚姻或人身風險時,影響的也只是控股公司層面的股權變動,對運營主體公司的實際運營不會有太大影響。
3)稅收籌劃空間更大
在運營主體公司需要架構重組時,比如企業合并和分立,公司股東的稅收優惠政策都比個人股東更多,也有更完善的配套程序。同時,當運營主體公司分紅到控股公司時,控股公司收到的股息、紅利等還能享受免稅優惠。
局限
1)減持股權時稅負較高。控股公司持股模式,雖然在企業分紅時沒有雙重征稅的問題,但當控股公司減持運營主體公司的股權時,因股權減持所得的利潤還是需要征收企業所得稅,從而增加了整體的稅負。
2)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合規成本。設立控股公司難免會增加管理人員的成本,有時為了滿足一些地方要求,可能還會有實體場所的維護成本等。
有限合伙企業間接持股
特征
與第二種架構有點類似,股東不直接持有運營實體公司的股權,而是搭建持股平臺來間接持股,區別是持股平臺從原來的“控股公司”換成了“有限合伙企業”。在成立合伙企業時,普通合伙人(GP)往往由創始人或實際控制人擔任,而有限合伙人(LP)則通常由高管或其他資源方擔任。
利好
1)充分利用股權的放大效應
有限合伙企業經常被用作企業融資平臺或員工激勵平臺,其背后的原理是:GP具有執行合伙事務的權利,相當于以較小的份額就可以掌握合伙企業的控制權;LP往往更在乎的是分紅收益權而非管理權,其對合伙企業的出資份額實際上也被GP所控制,因此該部分份額可以理解為GP控制權的放大部分。
2)避免雙重征稅
與公司不同,有限合伙企業不作為納稅主體,無論是在接受運營主體公司分紅還是減持運營主體公司股權時都不存在企業所得稅的成本,僅需由合伙人就紅利或轉讓所得繳納其對應的個人所得稅,也就是俗稱的“先分后稅”,因此變相減輕了合伙人的整體稅負。
3)便于資本運作
通過合伙企業作為持股平臺,可以避免因員工流動或投資人撤資等問題引起運營主體公司層面的股權變動;同時,在公司股權更簡潔更穩定的情況下,也有利于公司更好地進行投融資方面的資本運作。
局限
1)股權流動的自由度受限。作為有限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尤其是LP,通常只能通過轉讓有限合伙份額的方式來間接轉讓運營公司股權,而且還受制于合伙協議的約定。
2)注意稅收籌劃的合規性風險。由于目前我國關于合伙企業的法律法規仍不夠健全,各地實操中對于合伙人的稅務處理也未統一,因此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難免會面臨不斷被規范、被調整的風險。
結語
通過上述比較,三種持股架構都各有利弊,所以經常被混合在一起綜合運用。企業主在進行股權架構優化時,要結合企業自身的業務規模、所處階段、股東構成、運營風格等因素綜合衡量分析,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持股模式。
【三種常見持股架構的利弊分析】出自新零工靈活用工平臺,轉載請注明出處,感謝!